×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三板集合競價交易出現“截單”軟件?最后10秒下單仍被搶

2018/4/13 11:33:01      千千 wanghui

在新三板進行集合競價交易,你有過在停止下單前10秒下單仍然“被搶”的經歷嗎?

好不容易等來一筆買單,在停止下單前10秒掛了與買單同樣價格的3.94元賣單,最終成交的卻不是自己,而是“突然出現”的比自己報價低一分錢的3.93元賣單。

有人說是出新軟件了,有人說10秒還是早了,3-5秒才合適。

到底是軟件作怪,還是手速網速太慢了?

曾幾何時,新三板“釣魚黨”盛行,機器下單,程序化釣魚,用1.31元和13.1元的相似報價讓你傻傻分不清。終于,股轉系統(tǒng)在去年11月開出了第一份罰單,對每天掛單撤單近2500次的賬號“王煥昌”采取限制交易3個月的監(jiān)管措施。

除了“釣魚”,還有是非對錯爭議頗多的軟件撿漏,使用者如獵鷹一般利用軟件盯住(獵物)你可能出現的烏龍報價。

不過,這一切隨著集合競價的推出,盤中協(xié)議轉讓的落幕,也已絕跡。但今天,有投資者告訴千千,有人疑似利用軟件進行集合競價搶單。

投資者陳海(化名)說:“以今天交易華江環(huán)保(創(chuàng)新層)為例,買賣撮合價是4元,我在10:30時最后一分鐘的后30秒報3.94元賣,在成交時卻被人3.93元成交了,這種現象已經持續(xù)了一個多星期,每次都以一兩分錢被截單。”

最終,陳海還是未能以3.94元/股的價格賣出股票,華江環(huán)保今天最后一次集合競價成交價為3.90元/股。

“不想去改單了,已經連續(xù)幾個星期都這樣,不管我改多低,總有比我低的成交。所以有些放棄了。” 陳海說,“應該是一種自動下單的軟件,比如他發(fā)現最后一刻賣方的出價,軟件就會自動報低幾分的價格,達到截單的目的。因為人為肉眼盯盤和下單是不如軟件的。”

陳海表示:“這些軟件的具體操作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才發(fā)文咨詢大家,但市場上肯定存在這軟件,利用軟件截單嚴重破壞了市場的公平性,也恰恰利用了股轉系統(tǒng)設置的成交漏洞。”

千千采訪后發(fā)現,與陳海持相同觀點的新三板投資者不在少數,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

投資者張發(fā)(化名)表示:“這個倒不存在的,只要你委托買入價格高于成交價,是百分百成交,委托賣出價格低于成交價,也是百分百成交。跟A股集合競價原理完全一樣呀,其他投資者最后幾秒以更高或者更低的價格委托,就出現他們說的情況了。”

“我自己也是這么掛單的,最后3秒左右委托,先根據其他投資者的下單情況,做出最優(yōu)掛單申報,一般就是最后3到5秒下單。”張發(fā)說,“10秒當然早了,5秒已經足夠了,一般3秒,新手才早早地委托在那里,老手都是先看其他人的單子,最后再確定自己的申報價位和數量。”

張發(fā)認為,新三板集合競價跟主板集合競價完全一樣的,只不過主板交易量大一些,并且主板是連續(xù)競價為主,所以這個問題就不被重視。

在隨后的采訪中,千千發(fā)現“3到5秒下單”并非集合競價的極限操作,有投資者表示一般在最后一兩秒才下單。

南山投資創(chuàng)始合伙人、首個二級市場舉牌新三板公司的個人投資者周運南表示:“并沒有特殊的交易軟件,這只是交易技巧而已。集合競價被別人劫走了,只能說自己技不如人,集合競價在交易設計上已經做到了公平,成交機會是遵循了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交易原則的。”

周運南也表示,出現“搶單”現象并非新三板獨有,A股也一樣,只要是“集合競價”都會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