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掘金中國遇瓶頸 兩年內投資新增50億美元熱情不減

2009-09-17 09:59:32      張翃

  對于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國際私募股權基金(PE)充滿了興奮。但中國或許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需要他們了。

  9月15日在倫敦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資本峰會上,一節(jié)關于PE在中國發(fā)展的討論,出現了耐人尋味的觀點碰撞。

  碰撞的一面是著名美國PE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董事總經理John Studzinski看好中國PE前景,并認為國際PE能夠將國際最佳操作經驗帶入中國公司;另一面是中國背景PE的代表、Hao Capital創(chuàng)始人及董事總經理劉揚聲,他質疑外資PE能為中國公司創(chuàng)造的增加值。

  劉揚聲說,外資PE所謂的“最佳操作”,不應該是理論上去想象如何仿制外國公司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公司的管理層更有策略性地思考,能夠看到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

  但這方面國外經驗固然值得吸收,卻不一定是要通過PE取得。咨詢公司、投資銀行等同樣可能引入這些經驗。而且,外資PE原來也都是雇傭中國“海歸”,在與本土文化兼容方面,他們沒有優(yōu)勢。

  進入PE行業(yè)五年多的劉揚聲感覺到的更根本變化是,“現在國內情況很簡單,錢多得很,人民幣多得很。”他認為,與十年前或五年前中國剛剛知道PE這個概念的時候不同,那時中國對資金非常饑渴,特別是民營企業(yè)。

  但今天外資在中國已經遇到了瓶頸。由于中國投資政策所限,外資參與的投資項目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對于一些戰(zhàn)略性的投資項目,往往等不起這個時間。

  劉揚聲表示自己已經把重點放在了人民幣的基金上,而較不看重另外幾支海外離岸基金。因為以本幣投資可以直接跳過外資基金需要經歷的各種審批要求,而且“現在國內的流動性是遠遠大于外國資金流可以帶來的”。

  “問題是,是不是所有企業(yè)家都能跟這些錢碰上頭。”劉揚聲說。但他對中國PE行業(yè)的發(fā)展表示樂觀,“學這個行業(yè)的人非常多。以后是中國人做,外資PE可以做的不多”。

  盡管有劉揚聲這樣對外資PE在中國的發(fā)展“潑冷水”的觀點,參與討論的其他外資PE仍不減對中國市場的興趣。

  “我們可以‘想辦法’,”設在深圳的中國首創(chuàng)資本(China First Capital)董事長兼管理合伙人Peter Fuhrman用中文說。他認為在務實的中國,外資要繞開一些監(jiān)管障礙“有很大操作空間”。

  對中國市場的“鍥而不舍”,來源于Fuhrman所看到PE在中國的強勁發(fā)展與在別國進入“休眠”的強烈對比。

  中國中小企業(yè)是全球PE最好的投資對象,他說,到處都存在有資金瓶頸的中小企業(yè)——這就是投資機會,而且中國的中小企業(yè)家“可能是現代商業(yè)史上最優(yōu)秀的一代”。

  他給出這樣的數字:PE投資中國中小企業(yè),通常能以8倍的杠桿率買入,15倍賣出,實現300%的盈利。

  他預測,未來一年內將有3億美元投資于中國中小企業(yè);兩年內投資中國的PE將新增50億美元;五年內投資中國最好的中小企業(yè)的PE的平均回報率將達到40%。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