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向西凱雷向東:當初曾是競購雅士利的對手

2010-02-27 08:58:09      郝風玲

  2010年2月24日11時,上海金貿大廈二樓,郭廣昌與大衛(wèi)·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同時在兩個舞動的“獅子”上做點睛之筆。

  幾分鐘前,復星集團(下稱復星)剛剛與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下稱凱雷)簽訂全面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全方位合作。

  這一刻,無論對于復星董事長郭廣昌還是凱雷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魯賓斯坦而言,或許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里,都是不曾預想過的。

  1987年,當大衛(wèi)·魯賓斯坦聯合另外兩位伙伴威廉·康威(William Conway)和丹尼爾·達安雷(Daniel D Aniello)在大洋彼岸創(chuàng)立凱雷時,郭廣昌還是復旦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1992年,凱雷已經成為美國冉冉升起的PE明星時,郭廣昌才剛剛“下海”創(chuàng)業(yè)。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雖然“在做相同的事情”,郭廣昌與魯賓斯坦的人生都還沒有任何交集。

  復星與凱雷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通過雅士利的項目”,郭廣昌說,“萌生雙方合作的想法,也是通過這個項目”。

  2009年9月,復星聯合凱雷共同出資逾9億元入股國內知名乳制品企業(yè)廣東雅士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當初參與雅士利項目投資競爭的,不止復星和凱雷。

  為什么最后勝出的是復星和凱雷?郭廣昌認為,關鍵是“兩家都可以給被投企業(yè)帶來增值價值”。凱雷能給雅士利帶來更多的國際化背景,在產品安全方面提了很多好的建議,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而復星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經驗,在品牌制訂、管理及如何更好地跟資本市場對接方面,也可以給雅士利帶來很多價值。

  所謂不打不相識。在雅士利項目的競爭過程中,復星和凱雷都發(fā)現,雙方可以為一家企業(yè)帶來不同的價值,而這些價值又是互補的;放眼未來,“如果兩家合作,可為被投企業(yè)帶來的價值就會更高”。

  1 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為全面戰(zhàn)略合作的一個開始,復星與凱雷將共同設立并管理具有聯合品牌的人民幣基金,投資于高成長型企業(yè)。其中,首期基金規(guī)模為1億美金,復星和凱雷亞洲增長基金各出資5000萬美金。另外,復星和凱雷也將很快面向中國國內的LP募集新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注冊在上海浦東新區(qū),這只基金也有望成為工商總局《外商投資合伙企業(yè)登記管理規(guī)定》3月1日正式實施后,國內首個中外合資的有限合伙制基金。

  在基金管理公司,凱雷和復星兩家各持股50%,雙方也將配備相同數量的人員組成一個獨立的投資團隊。

  得到確認的是,復星CFO丁國其和凱雷董事總經理、亞洲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負責人祖文萃均為這只基金團隊的核心成員,只不過都是“兼職”。

  被復星和凱雷多次強調的是,雙方進行的是全面的戰(zhàn)略合作,成立人民幣基金僅僅是一個開始,“如果是全職,陣容就太豪華了”,丁國其認為。

  在全球范圍內的大項目合作上,雙方表示將“不吝奢華”,包括郭廣昌、魯賓斯坦級別的人都會參與其中。

  在該基金的投資決策委員會組成上,復星的副董事長兼CEO梁信軍透露,“復星高級決策委員會的7個董事中會有2個參加”。凱雷也將配備相同數量的同等級別人員參加。

  問題在于,復星與凱雷在這只人民幣基金中,從持股比例到人員配備,“平等到底”,一旦在投與不投的問題上出現分歧,誰說了算?

  復星和凱雷對于如何解決可能出現的分歧,“事前已經寫的很清楚”,“如果復星同意投,凱雷不同意投,那就由復星自己投,反之亦然”。

  除了募資、退出,項目投資的前期工作,包括項目源的尋找也是PE投資鏈條上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只聯合品牌的人民幣基金,投資團隊來自復星和凱雷兩個有著不同激勵機制的機構,如何保證他們都有足夠的動力?

  丁國其笑稱“要向凱雷的中國團隊看齊”。[page]

  2 對等合作

  在今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將幫助世界走出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期,而歐洲和美國以及日本的需求回升則比較緩慢。

  在魯賓斯坦看來,新興市場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地”,因為他們較發(fā)達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的更快。他預測,未來將有大量的資金涌入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市場國家。

  令PE大佬們頭痛的不僅僅是歐美經濟環(huán)境,還有募資。

  道瓊斯LP Source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募資總額創(chuàng)下2003年以來的最壞記錄,331只私募基金共募得958億美元,比2008年508只基金的2999億美元融資總額下降68%。

  對于今年的募資情況,無論是魯賓斯坦還是該私募機構Terra Firma Capital的主席Guy Hands都不樂觀,“2010年將考驗這個行業(yè)的募資能力和耐心”。

  而對于中國,雖然共識是人民幣基金的LP不成熟,魯賓斯坦仍對媒體表示,與國外的困境相比,在中國募資就沒有想象中的困難了。

  “目前對于中國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投資的渠道并不是很多,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股市忽冷忽熱、房地產市場價格有時候會非常高的原因”,凱雷創(chuàng)始人之一丹尼爾·達安雷認為,人民幣基金的募資環(huán)境是“非常好的”。

  但即使在經濟恢復緩慢的歐美市場,復星仍然會看到機會。

  梁信軍在今年初的判斷是,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在慢慢復蘇,而全球,特別是歐美經濟還在底部盤整,這意味著在一年多的小段時間內,也許會持續(xù)存在中國和歐美的資產價格差,歐美的很多資產很可能會低于中國的同類資產。

  研究海外低估資產,發(fā)掘低成本的投資機會,在梁看來,是完全可行的投資策略。

  復星董事長郭廣昌在新年伊始定下的明確基調是,打造全球化的投資平臺,10年內管理萬億資產。通過自有資金的投資,目前復星管理近千億資產。郭廣昌認為,要實現管理萬億資產的目標,其中很大一塊業(yè)務就是“要代別人管錢,理財”。

  復星意在搭建一個橋梁,把希望到境外投資的LP們的錢投出去,希望到國內投資的LP們的錢投進來,因此,復星與凱雷的戰(zhàn)略合作中,到境外募集外幣基金也是項目之一。

  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早前接受本報采訪時就認為,“未來你也會看到一些中國本土GP募集外資在中國做投資,一些有遠見的公司,先這樣走一步,對這個行業(yè)整個的發(fā)展是有好處的。”

  陳瑋表示,凱雷和復星的美元合作也是有趣。“我想他們走到一起也應該是門當戶對,一個是國際上著名的PE機構,一個是國內國外知名的民營集團,而且復星本身在PE投資上已經風聲水起,集團本身已經有三四個從事PE的投資機構。另外,復星本身也在香港IPO,他們有大把的外幣,從這一角度上講,他們走到一起很自然。

  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復星一家,只是復星在步子上可能更大一點。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09年,達晨創(chuàng)投就開始向美國LP募集一只1億美元規(guī)模的美元基金,東方富海今年也有這樣的計劃。[page]

  3 并購高手間的一見鐘情?

  一個要進來,一個要出去。

  復星與凱雷,一個是全球的私募基金,一個是中國本土最大的綜合類民營企業(yè),為什么是他們兩家合作?他們彼此能給予對方什么?

  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認為凱雷看中的一定不是1億美元,他們看中的是中國的價值,和復星合作,先易后難,剛開始誰也不好強過誰,兩個人都想當GP,這點錢不過是對雙方來講都是試一下對方的招術而已。外資的本土化首先一定要團隊本土化,凱雷們在中國已經多年,外資在本土最水土不服的一點是“看得懂中國的企業(yè),看不懂中國的資本市場”,而現在的中國資本市場讓他們不能不流口水,所以本土化是市場逼出來的效果。最后,他們兩家的合作模式應該有示范效應,這說明中國GP的價值在提升。

  陳瑋預計,本土的優(yōu)秀GP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拿到美元,也有越來越多的本土投資人走出去投資,當然,這些投資肯定首先是中國概念的資產。

  事實上,復星和凱雷無不看到,雙方進行戰(zhàn)略合作,一方面可以推進凱雷的本地化進程,另一方面也將給復星帶來更多的國際視野。

  關鍵是如何本地化?

  魯賓斯坦曾告訴本報記者,凱雷的經驗是,首先是管理人員的本地化。凱雷在亞洲的團隊,幾乎全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本地人了解當地的文化,所以才能靈活處理當地的投資”。

  一位本土投資人認為,僅僅了解當地文化恐怕還是不夠的,還要看在中國的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家那里的影響力,跟政府打交道方面的能力、資源等等,這些往往是促成生意的關鍵。

  魯賓斯坦對此亦深諳不已。

  在投資界,凱雷一直被稱為“總統(tǒng)俱樂部”: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在1998-2003年間出任凱雷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1993-2005年間,前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擔任過凱雷的資深顧問和合伙人;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也曾在2001-2004年間擔任凱雷歐洲分公司主席。美國前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主席阿瑟·列維特也為凱雷打過工。這些政商界要人曾在凱雷的交易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

  但在中國,丹尼爾·達安雷坦承,在沒有跟復星合作之前,“凱雷在中國的主要關系網絡只是在中國一些部委層面,打交道的可能只是某個部委。”

  與復星合作,“我們可以和不同層面上的政府進行合作,為我們的投資者、股東及被投企業(yè)帶來更大的價值。”丹尼爾·達安雷認為,復星作為中國本土最大的綜合類民營企業(yè),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與凱雷相比“更加細致化、更加透徹”。

  凱雷來華數載,在中國投資的項目超過40個,投資金額逾25億美元,業(yè)績有目共睹。但在對徐工機械、廣發(fā)銀行、山東海化等一些國有企業(yè)項目上,進展并不順利。

  而對國有企業(yè)的投資,復星經驗頗豐。[page]

  在國企改革的進程中,復星曾先后與數十家國有企業(yè)進行了合資合作,包括南鋼、天鋼、國藥等。2003年1月份,復星旗下復星醫(yī)藥5億元投資國藥控股,擁有其49%股權;2009年,國藥控股在香港上市,6年時間內,將國藥從50多億銷售、1300萬利潤的企業(yè)帶到目前500多億銷售,約8億的利潤。

  梁信軍表示,復星在投資國企方面的經驗,包括解決國有企業(yè)的員工問題、地方政府的認識問題等方面,成功經驗比較多,“這方面可以幫到凱雷”。

  另外,在浙商創(chuàng)投副總裁華曄宇看來,郭廣昌作為國內知名企業(yè)家,另外一個身份是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復星及郭廣昌個人在國內企業(yè)家當中的影響力會在項目投資、人民幣基金募集等方面為凱雷帶來不小的增值。

  以復星、凱雷合資的人民幣基金為例,祖文萃就表示,這只基金未來募集的對象包括社保等中央級LP,大型企業(yè),地方引導基金和富裕的民營企業(yè)家、個人,但可能更傾向于富裕的民營企業(yè)家、個人。

  陳瑋一直堅持的觀點是,目前中國PE行業(yè)還是外資的天下,他們在品牌、經驗等方面都有絕對優(yōu)勢。

  而在國際化過程中,除了學習凱雷好的投資、管理經驗,復星還希望能夠借助凱雷的全球網絡資源,實現在國外的“本地化”。這在丁國其看來,是實現國際化的一個“捷徑”。

  對于凱雷與復星,一個全球性的私募基金和一家有代表性的中國民營企業(yè)的戰(zhàn)略合作,魯賓斯坦認為,“這在中國是首次,具有典范意義,將引來無數企業(yè)仿效。”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想進來”和“想出去”的不止凱雷一個外資PE,也不止復星一家本土企業(yè),他們也并非能為彼此提供如上資源唯一人選。例如,全球知名的PE黑石、KKR等均宣稱要來中國募集人民幣基金,他們也在尋找合作伙伴。

  梁信軍稱,復星與凱雷的戰(zhàn)略合作是“15秒鐘之內達成的,一見鐘情”。大概用“15秒”來形容更多的是為了表示速度快吧。

  但也許,復星與凱雷的確存在迅速達成合作的基礎。

  尋找各種投資機會,通過股權投資參股或控股一家公司,再以此為基礎向外擴張,包括產業(yè)擴張、戰(zhàn)略投資和財務投資,被稱為典型的“復星式操作手法”。

  17年來,復星通過在醫(yī)藥、房地產開發(fā)、鋼鐵、礦業(yè)、零售、服務業(yè)等領域的投資、并購,迅速崛起,目前旗下管理的資產已近1000億。

  而縱觀凱雷的發(fā)家史,與復星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涉獵多重領域的大型收購,并通過為收購項目增值獲取更多回報。

  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的凱雷,甚至還通過人脈關系從美國陸軍那里贏得了200億美元的合同,賺到了真正的“第一桶金”。

  另外,復星與凱雷相似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也使雙方頗有“他鄉(xiāng)遇故知”之感。凱雷和復星都是由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創(chuàng)立,通過不斷奮斗,成就了今天的業(yè)績。

  因此,魯賓斯坦和郭廣昌都認為,雙方在投資標準、理念和特質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復星與凱雷的全面攜手被雙方視為“難以復制的獨特組合”,但宏觀上看,魯賓斯坦又認為本次合作將具有“典范意義”,“會引來無數企業(yè)仿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