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未來36個月的事

2012/09/18 09:24      伊險峰

這一期的話題里提到挪威小鎮(zhèn)在100年前留給今天的禮物,其中包括一封沒有公開的信。可以想見的是,這信的內容即便是以關注未來100年后為名,但與如今的生活也應該相去甚遠。我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測總是很貧乏,即使是比爾·蓋茨預測未來10年,回頭檢視,也至少有一半不著邊際。

另一個有關預測的特點是,我們更愿意預測更長遠一點的未來,想更遠的事,但對于更近一點的未來則缺少足夠的耐心—太近,就不僅僅是預測,因為與現在息息相關,所以它看起來就差不多是戰(zhàn)略了。

Box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對我們的硅谷記者說:“我認為移動和云會讓人們的工作方式在未來18至36個月內發(fā)生顛覆性的變化。”他和另外一些人正在對我們未來辦公作出自己的“預測”,很近,一年半到三年時間。對于企業(yè)經營者來說,三年戰(zhàn)略應該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真正把握好三年之后的市場和需求,可能就不一定了。

比如這一期的攜程,他們現在在琢磨如何花掉5億美元,我理解這5億美元是攜程說給未來市場的話,但這真會如他們所預期的那么有價值嗎?反過頭來說,在36個月以前,攜程對現在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想一想三年以后的用戶和市場,跳開一個公司自己“計劃”做的事,而去想未來三年我們會如何生活—有些變化比我們想象的還是要快,比如,三年以前智能手機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還遠沒有展開,LBS技術也沒有像如今這樣普及,iPad還沒有出現,甚至Wi-Fi都沒有今天這樣隨處可見,人們與網絡的關系還主要通過桌子上的PC……三年時間,這些都變了,而對于攜程這樣的企業(yè)來說,可能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并且這種變化還在持續(xù)中。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問自己。三年前,可能包括更早以前每個傳統媒體從業(yè)者都意識到互聯網的競爭(沒想到的可能是移動互聯網比我們預計的要更快地改變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現在與36個月以前相比,我們?yōu)閼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有更多的準備嗎?似乎沒有什么兩樣,那么36個月之后呢?何飛鵬買了一家叫“痞客邦”的網絡技術公司,因為他覺得他們身上的數字基因正好可以補城邦集團這種傳統文化出版公司的不足,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有基因再造之功能,現在還沒有定論,但這個可以理解成是他對未來的一個戰(zhàn)略或者預測,而相比之下,我們可能還沒有開始這一步。

對了,我們曾經有一個夭折的有關未來人與汽車溝通關系的選題。夭折的原因是我發(fā)現我們的大量信息都來自于汽車行業(yè)現在正在推出的東西。而我以為真正的變化應該來自于這些企業(yè)之外—就像媒體業(yè)的革命性變化很難在傳統媒體中產生一樣。

這是一個既讓人興奮又讓人感慨的事。為什么我們對未來缺乏想象力?因為我們受制于大量的眼前利益;為什么我們不愿意去想36個月之后我們的用戶或者讀者在如何消費我們的產品?

是現在的我們在束縛著未來的我們。就像攜程的管理者所強調的呼叫中心對于攜程的重要性,這看起來不是一件太好的事。因為未來已經在發(fā)生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