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1個廣告位1萬 預留2成左右試錯預算?

2013/04/08 11:17      潘越飛

一個多月前,我說“你好?。ㄗ悦襟w!)再見?。▊鹘y(tǒng)媒體!)”,算是一封事先張揚的調崗信。一個多月來,我以自媒體的名義到處騙粉騙關注騙酒喝,也到處找自媒體人飲茶飲酒飲咖啡。一個多月后,“你全家才是自媒體”成了我們這群人的口頭禪,半戲謔半自豪半無奈。

有一位演講高手說,拿“勢市事是”串一個話題,又有范又性感。

我借來一用,作此文,權當自媒體人的月度小結。

勢頭難擋

先讓我假裝下高端,聊聊大勢。

公信力重構:

回頭再看央視315晚會,就像一記響亮的巴掌被打在媒體臉上。曾經被戲稱“花了錢才能不上”的媒體打黑盛宴,結果打了蘋果,換來一則愚人節(jié)發(fā)布的致歉信,打了cookies,換來第二天網易手機端推送年度笑話“八點二十”事件。

媒體公信力的一個極端表現(xiàn),就是捧誰誰紅,打誰誰死。

從黑了網秦但是難擋網秦上市,到現(xiàn)在被黑對象惡狠狠的反擊,這份公信力實在讓人揪心?,F(xiàn)在應該說“捧誰誰死,打誰誰紅”了。

傳統(tǒng)媒體一直在扮演的角色是,假裝懂讀者,假裝很專業(yè),假裝接地氣。

你去看看那些主編們的內部交流材料,高頻段落是“我們幾個人苦想了一周……好不容易……結果很受歡迎”。不是一拍腦袋想出的內容,而是拍了好幾個腦袋后想出來的內容。

在媒體缺乏的年代,這種做法叫做盡職,在媒體泛濫的年代,這種做法叫做失職。

渠道重構:

那天我們一幫人在貝塔咖啡聊互聯(lián)網八卦,突然有人咳嗽幾聲,話題立馬轉到H7N9。我的第一反應是掏出手機百度“杭州 N7N9”。

互聯(lián)網玩到今天這一步,渠道已經開始中心化,百度、阿里、新浪幾大巨頭鉗制了流量入口。這個渠道中心表中沒有任何媒體的名字。

媒體曾嘗試在網上再造一個入口,簡單的說,就是做屬于自己的APP。我一度為了研究,試用過每經、財新、解放、新京、南周等兩百多款應用,研究一結束,迅速卸載完。要海量資訊,我用新浪,要個性化訂閱,我用網易云閱讀。我何必讓設計一般、功能單一、資訊有限的應用消耗手機桌面位置。

缺乏渠道的媒體,等于少了半只腳。君不見,名下沒有一家印刷廠和一堆送報員的媒體都不好意思自稱集團么。如今,印刷廠和快遞員都貶值了,傳統(tǒng)媒體的渠道也貶值了。

員工重構:

如果說,前兩者是關于傳統(tǒng)媒體的老生常談,屬于不可控的外力,員工重構則是給傳統(tǒng)媒體的最后一擊。

現(xiàn)在的這批骨干編輯記者,大多屬于70后的尾巴、85年的一代。個人意識強的不得了,老是想著,老子寫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雄文,干嘛自己的名字不能被大寫。

自媒體一來,那個興奮啊。

現(xiàn)在看得到的媒體人轉型自媒體中,我算半只腳脫離了傳統(tǒng)媒體,《商業(yè)價值》陽淼屬于直接離職開干,《21世紀經濟報道》曾航在兩個微信自媒體號上耗費了大量精力,《申江服務導報》跑時尚的聞佳把美食自媒體做得特別有趣,另有山寨發(fā)布會、移動吐槽、科技觀察等媒體人運營的公眾賬號。

這一批人的出現(xiàn),目前頂多讓單位領導心有疙瘩,但隨著勢頭的發(fā)展,雙方之間必有一斗,強勢者離開,老實者收心。

前不久有記者在自媒體號上寫了篇讓受訪者不爽的文章,對方找到單位,單位居中調和,記者稱此乃個人行為與單位無關。號稱“匯聚了國內最多財經媒體人”的山寨發(fā)布會則打出口號“掌握不可被印刷的資訊”,矛頭目標明確。類似事件將會增多,并有一日爆發(fā)。

市場看好

最近老出差,飛機上看了一本書《經濟學常識》:經濟學所有東西都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原則上:就是激勵作用。改變激勵,也就是改變做出特定決策的成本和收益,將改變人們的行為。

參與者心態(tài):

這一波的自媒體的熱潮,可以簡單地分幾個節(jié)點。

微信公眾賬號開放注冊,新玩意讓大家心癢癢;程苓峰號稱一個廣告位一萬,商機初顯;我們一眾微信公號玩家猛侃自媒體概念,亂人視聽;小道消息被爆六萬一則廣告,200個激活,再度爆發(fā)(雖然實際金額沒這么高);美食、汽車、政治、公知等非科技圈人士主動套上自媒體概念,一個新名詞變成主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一波玩法,到底叫自媒體,還是專欄作者,還是新博客寫手,還是其他,已經不再重要,反正自媒體(We Media)這個名詞已經變成顯學。

如云從者,不外乎為幾個目的:賣文為生、以文成名、營銷新手法、時尚一把。從叛變的媒體人,到自謀話語權的草根,都會把這一波炒熱。

市場心態(tài)

朋友說,國內某知名財經媒體,實際發(fā)行量僅2萬,但第三方數(shù)據(jù)公司給出的發(fā)行量是60萬,廣告主就必須按照這個60萬的數(shù)字給出高額廣告費。

傳統(tǒng)媒體的效果,一直是道難題,甚至被有意打造成了黑盒子,內人外人都無從得知。

廣告主的心態(tài)有兩種:第一,我常年都在投放,哪怕不增反降,也怕你突然反水,只能打斷牙往肚子里塞。第二,我既然要投放,肯定需要向上頭有交代,既然傳統(tǒng)媒體已經打造了一套足以讓我交差的體系,何樂不為,在人人都撒謊的世界,說真話的人就是瘋子。

所幸,但凡上點檔次的企業(yè),都為新媒體形態(tài)預留在2成左右的試錯預算。只差一個成熟的傳播效果監(jiān)測體系了。

前幾日,鬼腳七曾寫過《自媒體廣告,到底值多少錢》,按照他那套復雜的公式,配以鬼腳七傳播指數(shù)等變量,試著去解決自媒體的廣告效果。我問了某跨國企業(yè)的高管,給出的答復是:“算法靠譜,有待實際效果認證,專家背書以及新方式推廣”。美中不足的是,鬼腳七沒給出影響力指數(shù)的算法,畢竟對自媒體來說,你在后臺發(fā)現(xiàn)馬化騰關注了,和隔壁掃地大媽關注了是不一樣的,我希望“天殘腳”能盡快補完。

當然,以上我只是說站著能把錢掙了的法子,至于寫槍文,打黑槍,搞事等做法,那就是佛曰不可說啦。

行業(yè)規(guī)則決定了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起點小說,是2毛錢1000字(印象中的數(shù)字),于是寫手們拼命往500萬字甚至1000萬字的水文靠。微博,是百萬粉絲者俯視屌絲,于是大號們拼命忙追熱點搞炒作,不搞三俗不痛快。新浪輕博客,是圖片眼球帶動PV,于是連官方也對露點黃圖睜只眼閉只眼,說不定還偷偷點擊另存為。這波自媒體建立的體系,只有把人的真實價值擺正,才能良性循環(huán)。

一個好的信號是,不止一家公司的高管希望直接找我爆猛料。而阿里巴巴上次搞的新任高層見面會,我和陽淼童鞋都以手頭無傳統(tǒng)發(fā)布渠道的自媒體人身份受邀參加了。

相關閱讀